|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46|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真科普打击“大忽悠”

[複製鏈接]

251

主題

1

好友

2601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7 天前
  • 簽到天數: 944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30
    金錢
    2110
    威望
    2601
    主題
    2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3-15 21:01: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按摩穴位即可逆转近视”“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度数”“飞行员视力恢复训练方法大公开”……前不久,一系列“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登上网络热搜,一些社交媒体账号打着医疗科普的幌子,演示了各种“恢复视力”的方法。随后的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网传内容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纯属伪科普。

    遍布互联网的科普内容本是技术普惠的有力体现,但一些鱼目混珠的“水货”、指鹿为马的“谣言”充斥其间,使部分打着科普旗号的作品成为博取眼球的“流量密码”。伪科普为何总有生存空间?“跑偏”的伪科普应该如何纠偏?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网络科普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大量被转发的宣称“科研表明”“专家披露”的文章或视频。这些内容的发布账号为赚取流量,盲目追逐热点话题,并配以猎奇的文案,有悖于科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哪些领域更易产生伪科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袁汝兵分析,一方面,一些前沿的、认知门槛较高的科学问题,往往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定论。另一方面,医疗卫生、饮食保健等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领域的科普更契合公众需求,容易产生较高的关注度。因此在这些科学领域都容易滋生伪科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人都能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和接收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但由于没有门槛,网络科普的质量参差不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青年学组成员王明宇认为,大量的科普信息涌入互联网,可能导致公众无法分辨真假、优劣,造成信息过载,甚至发生“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

    在王明宇看来,从创作者端看,伪科普的出现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作者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科学素养,无法正确理解和评估科学信息,容易被伪科学或错误的信息误导,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赚取流量获利,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击量,因此选择制造耸人听闻或错误的科普内容,而不关心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压力和需求也可能推动伪科普的产生和传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副教授、石油之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杨振清说,一些人在感受到社会对于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后,希望通过发布与之相关的科普内容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赞誉。这可能导致他们故意夸大事实或传播不准确的信息,以满足社会需求。

    平台监管仍待完善

    在“去中心化”的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传声筒”,可能使真实信息让位于“流量”的情况出现。但有专家认为,伪科普横行,平台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一方面,平台禁止虚假信息、欺骗性内容以及违反科学事实的内容发布。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搜索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筛选。平台通常会使用算法评估内容的权威性、可信度和相关性,从而确定搜索结果的排名。”

    但这远远不够。记者曾在“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短视频的传播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专业医生的科普帖排名靠后,权威机构的辟谣话题流量并未赶超当天的谣言话题流量。尽管众多网友驳斥某“造谣博主”“胡说八道”,但在官方辟谣后仍未见平台干预。

    “在进行科学知识搜索时,搜索结果的排名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容质量、相关性、用户行为、商业行为等。传播平台一般会采用技术手段,例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辅助判断搜索结果的真实性和质量,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结果可靠。”王明宇说。

    让伪科普止于权威发声

    防止伪科普挤占真科普的传播空间,使真科普更好地触达受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大科普格局。

    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对平台处理伪科普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要织密法网,加大对科普法的宣传力度,加强法治建设。”孙小莉说。

    法治建设是实现大科普目标的根本保障。同时,知识的生产者化身知识的传播者,科研人员变身为科普博主,也有助于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明白晓畅,让科学知识更好地惠及公众。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更好地让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孙小莉建议,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以基于受众的需求,以兴趣引导、实用性引导等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同时,要坚持科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以优质的科普内容打败虚假的“流量”。

    孙小莉还谈到针对“弱势群体”和重点领域的科普工作。要加强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领域科普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例如,不少刷屏的“科普网文”实际上是广告,这些广告用看似“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兜售某种药品或医疗器械。而一些伪科普视频将身着白大褂的“重量级专家”配以看似权威的数据,让不少“银发族”信以为真。

    用真科普打败伪科普,一些人已经在路上。王明宇的另一个身份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即使工作繁重,他也会抽时间为大众科普医学知识。在他写作的科普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阿莫西林并非消炎药,头痛、感冒吃它没用”,知道“患糖尿病足,并不一定要截肢”和“‘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找对方法也能治”。这些科普内容给予了不少患者抗击病魔的信心。

    王明宇总结了一些让科普得到更好传播的“窍门”。“要科学合理地‘蹭热度’,针对受众痛点进行科普。同时使科普语言更贴近网络,增强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今,越来越多“王明宇们”正坚持与伪科普“斗智斗勇”,让伪科普止于智者,更止于权威发声。


    0

    主題

    0

    好友

    2510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21:35
  • 簽到天數: 733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9322
    威望
    2510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24-3-16 04:42:01 |只看該作者
    让伪科普止于权威发声。。现在哪有那多权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頭像被屏蔽

    0

    主題

    0

    好友

    94

    積分

    禁止發言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2024-3-17 16:48
  • 簽到天數: 52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569
    威望
    94
    主題
    0
    板凳
    發表於 2024-3-16 16:59:0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7 04:22 , Processed in 0.01975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