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6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横渡"13-14"泳跑两项亮相 5大原理引领科学健身

[複製鏈接]

6385

主題

19

好友

2萬

積分

版主

美腿丝袜控…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前天 23:34
  • 簽到天數: 21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9667
    金錢
    57553
    威望
    25641
    主題
    6385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愛因斯坦 永久貴賓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版主 伴壇終老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33: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融汇了游泳、跑步两项人体基本技能的新鲜运动“泳跑两项”在北体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众多媒体记者参与该项赛事。

      最终标准组由胡恒以34分35秒后程发力优势摘得冠军,王力伟用时35分53秒优异运动成绩获得了亚军,季军成绩为37分21秒由崔瑞起获得。

      业余组冠军由来自于新浪户外蔡英元以强有力的优势获得,用时34分15秒,第二名由李韦用时25分21秒险胜,新华社的费茂华借助于前程游泳项目稳定的运动成绩和后程合理安排跑步的节奏稳得第三名宝座。

      简单运动,黄金比例搭配模式

      ——再次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提出新理念

      让众多户外爱好者,以及众多媒体前来参赛的主要原因,原来是领衔“泳跑两项”推广工作的是我国著名的横渡第一人、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张健。

      说起发明、推广“泳跑两项”的初衷,张健介绍,在平时的游泳训练中,他总觉得比较枯燥,而近年来他吸取了一些专家的建议,在游泳之前先跑跑步,或者游完泳之后再跑跑步,他觉得两者结合起来,游泳和跑步都变得互相补充起来,疲劳感一下子减少了很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运动专家们多次试验、测量,他们发现如果科学分配游泳和跑步的比例为1:4,此外,如果长期锻炼的人游泳1000米再跑步4000米,那么就能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在诸多运动专家的鼓励下,在大批户外好友的测试后,张健便萌发了通过将人类在水中最基础的运动方式——游泳和陆地上最基础的运动方式——跑步有机结合,原创我国首个“泳跑两项”运动。

      2014首届“泳跑两项”比赛于2014年1月23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亮相,标准组由1000米游泳和4000米跑步组成,体验组由500米游泳和2000米跑步组成。横渡第一人张健,我国著名的老铁人崔瑞来等铁人三项运动高手,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民族画报、Outside户外杂志、体育博览杂志、山野杂志等大批媒体精英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赛事。

      享受大于坚持——赛后记者记

      参加标准组比赛的老铁人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参加铁人三项比赛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锻炼身体以及突破自我极限为目的的参赛。这是第一次听说有‘泳跑两项’的比赛,刚刚开始准备比赛的时候觉得距离不是很长就是为了体验一下这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组合方式,比赛完之后慢慢感觉到,运动健身不再是一味的突破个人自我极限,而是要不断的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享受简单运动强身健体的效果。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长距离的比赛不再适合我们这样的老骨头,‘泳跑两项’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享受大于坚持的健身理念”

      常年在外进行户外运动体验的媒体记者在赛后说:“比赛距离并不是很长,在水中稍微感觉到有些累的时候就上岸进行跑步项目,双手合双脚有交替性的运动。早期体验户外运动项目,都是那种最艰苦的挑战赛,经常弄得身体疲乏,今天参加的这个‘泳跑两项’让我亲身的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是‘享受大于坚持’”。

      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博士是“泳跑两项”赛事的发起人,在今天的标准组游泳比赛中以强有力的优势第一个登岸进行跑步项目,虽然在后程的跑步项目中逐一被其他赛事参与者追赶并难以保持第一名的宝座,但是张健博士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新时代关于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新的思维方式。张健博士表示,过去自己曾多次挑战长距离的横渡活动,以及低水温、高纬度的横渡活动,过去年轻体力壮,总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也争得了不少荣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近十几年专注于中国品牌赛事的推广活动中发现,长距离挑战的运动项目满足了年轻一代“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运动爱好需求,但是对于中老年人,以及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仅仅是站在喜爱和关注的角度看看此类消息。因此张健博士在与北京体育大学多位体能、运动训练、户外运动和营养康复教研室的专家交谈中发现最简单的游泳和跑步在距离上设置为1:4的比例为最佳运动方式,总体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完成,既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又能够在简单运动中体验到不同的乐趣,而且首次推出的标准组合体验组的比赛距离比较适合于大众全民健身推广活动,以后我们逐步建立“泳跑两项”运动协会,每一次的比赛成绩将会发布在官方网站上,运动健身爱好者可以将自己平时锻炼的比赛成绩与官方网站的成绩对比,来参与和挑战“泳跑两项”那种享受大于坚持的乐趣。

      “泳跑两项”黄金比例搭配

      ——五大原理引领科学健身

      “泳跑两项”是经过多年大型原创赛事活动经验总结出来,运动方式最基础、运动时间最合理、游泳和跑步距离安排最科学的一项新兴全民健身运动方式。经过北京体育大学专家论证之所以主推“泳跑两项”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的科学依据:

      一、符合人类进化和生长规律: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从水中生存逐步演变成陆地生存,人类出生前就是在水中生长,出生后逐步变成了陆地生长。“泳跑两项”是人类生存最基的生存技能,他是唯一符合人类进化生长和规律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黄金比例,科学健身:之所以分配游泳和跑步的比例为1:4的组合,是有着充足科学依据的,“泳跑两项”是经过多年的赛事执行经验以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逐步确定的“黄金比例,科学健身”的搭配模式。

      从游泳和跑步距离的搭配模式来讲按1:4的距离比例有效组合而呈现,主要是这两项运动项目在相同时间内的行进距离为1:4的比例,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单独的进行游泳和跑步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健身运动是很枯燥乏味的,通常情况下只有运动到40分钟时才开始消耗脂肪。根据生理、生化知识人体运动消耗能量在10秒以内时进行ATP供能、30秒以内是无氧供能、有氧运动只有进行到至少40分钟才可以消耗脂肪。本次主推“泳跑两项”经过科学测算、数据统计,只要人们会游泳会跑步,稍微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体验组的比赛距离,经常健身的人参加专业组的比赛距离也刚刚好,是一项对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最科学的有氧运动实践运动方式。

      三、运动不单一,最佳组合预防运动损伤:单独的长时间跑步和游泳对人体均有一定的伤害,例如马拉松运动对膝关节、踝关节肯定有一定的伤害,这两类关节均属软骨组织,是不可逆生长的关节组织,人到老年时会发生骨变,影响老年时的生活。“泳跑两项”将大众普及度高、最基本的运动方式有机组合在40分钟到1小时之间完成,同时对人的膝、踝、肩基本没有损伤,上下肢不同频度的交替性运动,减轻伤病发生率,达到健身效果,而且适合于大众参与,是一种最佳的运动组合方式。

      四、游泳是回归,跑步是发展:人类是从水中演变出来的,人在水中运动有一种回归感、亲切感、安全感,很多时候人们在水中进行运动是一种对精神、身体压力的释放,减压,这是其他运动难以达到的效果。跑步运动则反映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原始社会中追逐猎物的过程中,跑步的距离和速度是人类在适应不同自然的条件下而不断提高的,同时跑步也显示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享受大于坚持:每天单一的坚持跑步一万米或者游泳几千米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但是有效的将“泳跑两项”从时间、距离、大众普及度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个项目交替进行,人们会在运动中慢慢地也就发现享受运动的乐趣。在快乐中运动达到排汗、体内的毒素和废物的效果。虽然说“泳跑两项”的运动时间与单一的游泳和跑步一样,但时间过得很快,简单运动快乐体验的运动方式是一种能够很快达到放松的效果和在运动中享受大于坚持的快乐运动组合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按這成為會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3 12:11 , Processed in 1.28389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