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几个想要健身一定不能错过的要点

[複製鏈接]

3

主題

0

好友

405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昨天 15:02
  • 簽到天數: 518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
    金錢
    3040
    威望
    405
    主題
    3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16-8-12 11:20:49
    一.训练重计划轻执行

    很多爱好者在请教别人的时候,通常会罗列自己日常的训练计划,或者拿出某个健美明星的计划问是否可以借鉴。还有很多新人刚接触健身没几天就急着求救,巴不得别人立即给他做一个能立即见效的训练计划。他们没有搞清楚的是,所谓科学的健身训练和健身饮食计划永远都是很私人化和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运动基础都不相同,运动处方如同药方一样,是不能信口开河的乱说乱开的。必须有的放矢才有成效。别人在对你们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之前,是无法对症下药地制订适合你个人的训练计划的。再有就是,初、中级水平的爱好者的训练安排计划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对于此阶段的人来说,计划应该尽量基础、简单、实用。很多花样很多的计划其实往往是给高级水平的健美者设计的。初学者往往忽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正确地执行这些看起来差不多、比较简易的训练计划。很多人连基本的动作规范、技术要领都没完全掌握,很多动作都是看图片、视频或别人训练机械模仿的。似是而非、效率低下、效果很差。还有些人,虽然训练的时间也不算短,但由缺乏学习和科学的指导,即使自我感觉再良好,但实际训练水平还是很低。类似这样的人,给他们再完美再合理的计划,也只是废纸一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执行计划。
    建议初学者在业余时间通过杂志、书籍、网络多学习相关知识,最好是在健身房找有经验和负责的教练手把手带入门打好基础为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在平时训练中要多动脑,多摸索、多实践、多总结。健美训练一定要脚踏实地,切记好高骛远
    。保持一个客观、平和、稳定、务实的锻炼心态和谦虚、谨慎、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才是你们通向成功之路的关键。
    二.所谓护具“依赖”论

    在健美论坛或健身房里,听得最多的关于健身护具的误解就是所谓“护具依赖论”。

    有些人认为,护具能不用则不用,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因为,怕产生“依赖”。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呢?其真实原因就是很多人把健美训练混同于普通力量训练,不管是训练方法还是对待护具的态度。普通力量训练,目的是举起更大的重量。很多时候要全身肌肉协同用爆发力冲击极限重量,这就对腰腹部(核心部位)力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经常使用举重腰带,就会限制腰腹部的肌肉和力量的发展,而没有一个很粗壮的腰腹,是无法经常使用极限重量的。所以,这些力量项目就会有“腰带依赖”的说法。而健美训练,重量只是工具,目的是发展肌肉,发力方式相对比较孤立,自然使用的重量相对就没那么重,对腰腹的肌肉和力量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而且,健美是比较忌讳过于粗壮的腰腹的,因为会破坏整体美感。其实很多职业健美者平时训练都习惯系腰带,保护腰背不受伤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健美强调目标肌肉相对孤立发力,忌讳其他部位(特别是
    腰腹等核心部位肌肉)的过多参与,因为会产生过多的借力现象,影响目标肌肉的训练效果。
    系上腰带进行训练(其实非腿、背的训练用纤维质地的软腰带都可以),目的主要是为了绷紧核心部位的肌肉,在训练中尽量保持躯干的稳定,好让压力负荷大部分施加在目标肌肉上,而不是让腰腹也过多地去参与。

    同理,手套、握力带的使用也是一样。普通力量训练的时候,上臂、前臂都是同时发力,这样才能使用更重的重量。如果过多使用手套、握力带,会限制前臂力量和手指的握力。但健美训练就正好相反。健美训练要求是前臂或手指尽量少参与发力,因为会影响目标肌肉受力效果。

    三 训练时间过晚导致训练后饮食马虎
    我看过很多付出很多,但效果不佳的健身爱好者的饮食安排计划。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训练后饮食太少太马虎,仔细一问,大多数人会说只有下班才有空去健身房。下班先回家,等开饭。吃完饭,休息一个小时左右才能锻炼。器械加有氧都两个小时以上,训练完回家都晚上九—十点了。所以大部分人训练后都是喝点蛋白粉、吃点水果什么的,最多加点增肌粉,就睡觉了。一是没时间,二是怕长胖不敢多吃。其实训练后是身体对营养物质需求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段身体代谢最快,不容易储存脂肪,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水和蛋白质。蛋白粉和简单碳水只能满足训练后1—2个小时的需要,但从最后一餐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进餐,中间有十几个小时不能进食。不但糖原储备得不到充分补充会影响第二天的体能状态,而且器械训练破坏的肌肉纤维错过了营养吸收的最佳时机,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补充修复也会分解。这样不但长不了肌肉,长期如此还会营养不良导致越练越瘦或者身体虚弱。
    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尽量把训练时间提前,有条件的最好早上或中午训练,这样从训练后到晚上睡觉前之间能多吃几顿,充分地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也可以避免睡觉前吃大量碳水而导致脂肪过多的堆积。如果你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那么建议你训练前先不要吃正式的晚饭。下班前或下班后吃一点面条、馒头、全麦面包类的复合碳水(不要太多),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进行大强度器械训练了。
    比方说你下午五点补充一点复合碳水,那么下午五点半或六点就可以到健身房开始器械训练。器械训练抓紧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训练任务不拖拉(最多一小时)。训练后立即吃香蕉等简单碳水加蛋白粉,这个时候应该不超过晚上七点或七点半,或者更早。七点半前回家吃正式晚餐(有肉有饭有蔬菜)十点左右可以再补充一次,以低脂高蛋白食物为主(脂肪含量比较多的人就可以去掉复合碳水)。如果睡觉时间比较晚,比方说晚上十二点或凌晨一点才睡的人,睡前再喝一杯蛋白粉。请注意,虽然训练后需要大量食物补充,但也要注意是少吃多餐,切忌胡吃海塞。
    四 重力量和围度数据,轻实质和成分。
    很多人咨询训练问题或展示训练成果,总喜欢罗列一大堆自己的体重、各部位的围度数据以及做各个器械动作的力量数据。在内行眼中,这些数据是基本没什么实用价值的,无法真实地反应你的训练水平和训练效果。
    健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视觉效果为判断依据的运动。不管你是肌肉发达还是瘦弱还是肥胖,都得通过眼睛来落实审核。在专业的私教体能测试里,体重、围度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想真实地反应出问题,还得看体重和围度数据背后的身体成分比例数据。在相同的身高的前提下,同样是体重90千克,有的人很健壮有的人很肥胖。同样是上臂围40CM,有的胳膊很健美有的胳膊很难看。就算两人身高、体重、脂肪含量都差不多,要想体格达到较高的标准,那还得看肌肉的质量、形态以及整体的比例。所以说,与其罗列一大堆身体数据,不如直接上几张不同角度的、正常光线下清晰的全身肉照(只穿内衣)。
    其实力量数据也是如此。我们会在健身房里经常看到以下奇怪的现象:一个肌肉很不发达的初学者使用的重量往往比那些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还重得多。其真实原因就是,专业运动员练健美,都是强调目标肌肉孤立发力为主,其他部位肌肉发力为辅。主要目的是让目标肌受刺激,重量对于他们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不是为举重而举重,所以使用的重量看起来相对不是很重,但他们练得准、效率高。而某些菜鸟则相反,他们认为举得越重肌肉就会越大。但全身或几块肌肉协同发力举起的重量能和单块肌肉孤立发力为主举起的重量相提并论吗?效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混淆了普通力量训练和健美训练。表面上看吃苦、流汗、举得重,但实际训练效率低下、训练效果很差。所以说,评价一个人的健美训练水平,单纯的绝对重量负荷数据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看你是怎么做的。建议有条件的人把常规训练中的训练动作各挑一组录成视频,这样别人才能看到你训练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地帮助你提高。
    五 深蹲不安全及膝盖不能过脚尖论
    很多健身爱好者或健身教练,特别是体适能的私人教练都认为深蹲是不安全的动作,要少做或不做,这种观点是很片面很不客观的。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绝对不安全的动作,所谓不安全的主要诱因是因为做的人不得要领,姿势错误,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
    其实,如果是在规范的动作、合适的负重、使用腰带或有安全保护的前提下,深蹲是非常安全的一个动作。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不会练还有心理因素作怪。
    所谓下蹲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是体适能的观念而不是健美的观念。
    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而限制下蹲的深度,因为只要是标准的深蹲蹲到底的时候,膝盖一般都是超过脚尖的,但如果你是躬背和臀部朝后的话,那膝盖不超过脚尖也能蹲到底。但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是不能允许的。轻的是腿没练到,屁股和腰越练越粗:重的就是受伤,导致训练事故。
    如果真正是直背挺胸臀部朝下蹲的话,又要求膝盖不能超过脚尖那只能是半蹲。

    我看过很多短期培训出炉的体适能私人教练,由于实践经验很缺乏,只是很教条的按书上写的教会员下蹲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有的教的动作确实是膝盖没超过脚尖,但会员做的时候背塌了,上身过于前倾,反而是膝盖压力过大,造成安全的隐患。

    所以,真正的关键不是膝盖超不超过脚尖的问题,而是是否直背挺胸臀部朝下,蹲的全程都是大腿受力而不是关节。
    六 混淆体能式力量训练和健美式力量训练的训练强度、发力方式以及平台期概念

    某些人的最大的误区就是混淆了体能式的力量训练和健美式的力量训练的强度概念。
    健美式的力量训练强度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目标肌肉在单位时间内的泵血程度,而不是看心肺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并不是非要练得大汗淋漓、声嘶力竭、精疲力尽才是大强度。
    真正的高强度健美训练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追求目标肌肉的充血。(前提是用准确的动作每组做6--12次,一般不超过15次达到力竭的抗阻力训练。腹肌、小腿、前臂除外。)肌肉充血的时间越快、膨胀的体积越大、时间保持得越长、目标肌肉充血的范围越广,就代表训练的强度大、效果好,对肌肉的刺激和破坏大、强烈,创设了良好的超量恢复的先决条件。
    要努力在每次训练里做到尽量让身体(体能)不累,但肌肉累。一个真正的健美者的发力技巧和方式与某些追求重量人的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体重,使用相同的负荷,真正的健美者能让目标肌肉承受大部分的压力和刺激。健美训练的强度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训练的质量。练得重不如练得准。这和打靶一个道理。水平高的健美者能做到只用比较少的子弹(负重)但基本次次打到靶心,新手或水平不高的人用了大量子弹却就未必。
    再通俗的打个比方:同是用40千克做杠铃弯举。A的2头明显没B发达但A却做了12次而B只做了8次,这只能说明A做的这12次并不是每次都将负重的大部分准确地施加在目标肌肉上的,也就是说,有其他部位协同的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表面上看,A举得比B多,A的“力量”比B大。但是,实质上,A的肌肉受的刺激程度远没有B的肌肉受的刺激深。如果过早过多的消耗体能,目标肌肉在未被充分刺激之前身体内脏就吃不消了,那么这种所谓的大强度的训练对肌肉增长又有什么正面帮助呢????我用相对比较轻的重量加上准确有效的技术能达到的充血效果,也许你要使用是我几倍的负重才能勉强达到我的充血程度的百分之几十。很简单,你用的负重比我大,你消耗的体能就比我多,你的体能储备就肯定比我先用完而且你的肌肉充血效果还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什么理由说你的训练强度比我的大呢???而我,把使用相对(注意是相对,不是绝对)较轻负重而节省下的体能做更多的动作、组数、次数,让肌肉更加强烈的泵血,从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所以说,这种重视肌肉刺激效果的训练模式的强度是非常大的。体能式的力量训练和健美式的力量训练最大区别体现在发力方式及对大重量的不同定义上。
    健美者的力量增加都是特指单块肌肉的单独收缩力量而言。单块肌肉的肌肉纤维增粗了,发达健壮了,力量和运动能力就自然增强了。健美者不是不考虑力量的增加,但他们只关心单块肌肉的力量。
    大重量能否发达肌肉?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可以。但前提必须是单块肌肉能承受的单独发力的大重量,而不是几块肌肉或全身肌肉协同发力承受的大重量。这两种所谓的“大重量”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相对大重量,而后者是绝对大重量。


    先更这么多,有人看再来点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5-30 09:28 , Processed in 0.02870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