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資訊] 美国煤炭可开采240年,俄罗斯470年,中国多少年呢

[複製鏈接]

30

主題

1

好友

103

積分

小學生

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41
  • 簽到天數: 5 天

    [LV.2]偶爾看看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06
    威望
    103
    主題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前天 17: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欧洲的能源危机,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数数自己的家底,毕竟能源是关系到生存和民生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煤炭资源,对很多领域来说都非常重要。
    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只有八十多个国家拥有煤炭资源,其中美国煤炭可以开采240年,俄罗斯可以开采470年,中国能够开采多少年呢?
    煤炭一度是电力资源的重要源头,随着科技发达,才有了不同的清洁能源支持电力生产,但是煤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源,所以很多国家都在储存煤炭。
    为什么现代这么多放电方式,还是没能缓解煤炭紧缺的情况呢?
    其实很多新型发电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需要在日照保持全年多少天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一定量的发电,而且太阳能板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否则发电效果大打折扣。
    风力发电也是类似,必须要在风速和刮风的天气保持久的位置,虽然现在有微风发电,但是整天呼呼作响的风车,并没有真正发出多少电。
    连技术最成熟的光伏和风力发电都是如此,潮汐水力发电,都是有这个问题,被气候影响得非常多,就像种田一样,要看天吃饭,所以说发电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有很大的区间进行浮动。
    煤炭燃烧发电虽然被人们诟病不环保,但是持续稳定的电能,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煤炭发电带来的。
    尤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在,各行业发展越快,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就持续增加,我国在去年一年,总共消耗电能8.3万亿度电,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几十个大型水电站才能发出够全国使用的电能。
    虽然我国用电总数多,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也大,这是事实。如果对比美国用电量,同期用电为3.8万亿度,要知道美国总人口才3.3亿人,相当于每个人每年都用掉了1.15万度电,这个消耗量非常惊人了。
    美国几乎每个家庭做饭都是使用电的炉具,而且每个家庭都没有晾晒的习惯,都是用烘干机洗衣机来进行清洗,这一方面为美国人带来了便利,节约了时间,也让很多养宠物的家庭保持了整洁,另外一方面也带来大量消耗电力的情况。
    美国的煤炭储量总数是全世界煤炭总数的23%,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而且美国适合炼焦的煤炭资源非常多,可以说优质煤炭资源和高产矿区很多,美国的煤炭足够开采240年,因为美国的开采能力很强大,技术非常先进,设备也给力,所以用美国的速度开采,可以开采240年。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煤炭的储量是全球总数的15%,但是俄罗斯的煤矿开采难度很大,所以产量和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按照俄罗斯的开采速度,能够开采470年的时间才能采完。
    中国煤炭资源有多少呢?大约占全球煤炭总数的12%左右,但是中国的优质煤矿不是特别多,而且很多煤矿的开采难度很大,这也造成煤炭的产量有限,所以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很多煤炭。
    如果非要做出对比的话,中国现有的煤炭资源,按照现在的开采水平和进度,至少也是能够开采百八十年的。
    以前有网上的数据显示煤炭大约在四五十年后就会枯竭殆尽了,实际上还没有那么严重,而且陆续不断在出现新的煤矿资源,这也让科学家们感到费解,毕竟以前科学观点认为煤炭都是远古时期的动植物深埋地下生成的,那么此前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么多的煤矿呢?
    现在中国对煤炭的需求还是稳定的,一半以上的发电厂仍然是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这也消耗了大量的煤炭,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也开始推广核电站项目,逐渐取代传统的火力发电的方式。
    如果这些煤炭能够稳定供应一百多年的话,中国的煤炭资源还是能够开采到这个年限的。当然,如果在这个开采过程中,不断出现新增的煤矿资源,就会不同了,但是作为不能再生资源的煤炭,是人类的多用途资源之一,也是大自然给人类最慷慨的馈赠之一,最好不要开采殆尽。
    如果科学家们能用新型技术逐渐取代消耗煤炭,就为人类造福了,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希望早日听到科技研发成功的好消息,有合适的能源代替煤炭的作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2-24 06:44 , Processed in 0.0669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