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9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玛丽莲梦露死亡之谜死因真是过量服用安眠药吗?

[複製鏈接]

142

主題

0

好友

691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難過
    3 天前
  • 簽到天數: 12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63
    金錢
    2269
    威望
    691
    主題
    1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8-9 14:44: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代巨星玛丽莲梦露在36岁,正值事业高峰期离开人世,给万千粉丝留下了很大的遗憾,那么玛丽莲梦露怎么死的呢?玛丽莲梦露之死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因素?
      玛丽莲·梦露(MarilynMonroe)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影视璀璨女星之一,在一些主演成功的商业电影中,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性人物。但是她却在36岁的时候在自己的住房里死去,玛丽莲梦露怎么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玛丽莲梦露怎么死的?
      1962年8月5日,梦露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发现已经去世,终年36岁,死因是过量服用安眠药。联想到之后的肯尼迪总统被刺事件,一些舆论认为梦露之死乃由於她卷入了肯尼迪家族与政治圈的黑幕。但是,肯尼迪的数位绯闻女友如朱迪思·坎贝尔·埃克斯纳(她也是黑帮领袖萨姆·詹卡纳的情妇)等都活得比甘乃迪更久。因此这种推测仍有疑点。另外《玛丽莲·梦露最后的日子》的作者唐纳德·沃尔夫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梦露之死与肯尼迪的关联。
      玛丽莲梦露之死的传统说法
      发现梦露遗体的是与她住在一起的管家恩尼奇·穆雷,这是由梦露的心理医生拉尔夫·格林森所委派的。有趣的是,穆雷在梦露去世数天后,带着梦露签发的200美元的支票到银行要求兑现。但是比华利山的花旗银行拒绝承兑并指出该支票在不久前已过期。目前这张支票仍被保存在好莱坞娱乐博物馆的梦露展厅内。到了70年代,穆雷终于在《玛丽莲,最后的几个月》一书中讲述了梦露去世的当晚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1982年,洛杉矶警方正式调查梦露的死因,但没有找到存在犯罪的有力证据。负责遗体检验的托马斯·野口医生(他也是罗伯特·肯尼迪、纳塔利·伍德和威廉·霍尔登等人的检验医生)在他的著作《验尸官》中写道:玛丽莲之死有很大的可能是自杀。但是,他也承认在检验中并未发现其胃中残留有致死的安眠药残渣。因此有一种观点怀疑梦露通过静脉注射的毒品导致了这场悲剧。
      玛丽莲梦露之死的最新说法
      但是由2007年3月,FBI解密的最新文件中显示,梦露之死与其被好友诱骗有关系,并暗示,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也对该计划有所了解。
      这份由联邦调查局于1964年10月19日提交的报告被列为高级机密。报告暗喻,梦露视“自杀”为逢场作戏,未料反遭人弄假成真。她的朋友、医生、管家、私人助理和公关代言人均参与此项阴谋。报告说,梦露之死很可能是她的朋友、好莱坞明星彼得·劳福德一手策划。“彼得·劳福德从玛丽莲其他朋友处得知,她为了赢得众人同情常假自杀”,由此开始策划“诱导她再来一次”。
      报告说,劳福德和梦露的医生拉尔夫·格林森定下“特殊安排”,让格林森给梦露开药,“他开了60片速可眠,剂量不同寻常”。
      管家尤妮斯·默里经格林森推荐才得到梦露雇用。“梦露去世当天……她的管家将药瓶放在桌上。”
      报告说,梦露受骗吞下用于治疗失眠和缓解焦虑的药物速可眠。此前梦露周围的人对她说,她服药后将被及时发现且抢救,不会任由她昏迷不醒。但事实的发展是,“格林森医生直到被宣布确认她已离世才过来看她。”
      这篇报告以“罗伯特·肯尼迪”命名。暗示,梦露绯闻情人、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不仅知晓这一阴谋,还参与其中。而此前,“阴谋论”的支持者一直怀疑梦露之死并非自杀这样简单,它最早很可能与罗伯特·肯尼迪与其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有关(介入总统的婚姻)。
      报告并未指出众人诱导梦露自杀的动机,但指出,梦露意识到罗伯特不会按照承诺离开妻子后,曾威胁要将他俩的“罗曼史和风流事”公之于众。
      报告还说,罗伯特曾对梦露承诺“一切有我”,但梦露还是被公司解约,为此两人曾有“不愉快的交谈”。
      劳福德是肯尼迪的妹夫。报告说,梦露去世当天,“罗伯特·肯尼迪给彼得·劳福德打电话,以确认梦露是否已死。”劳福德给梦露打电话,“此后再打一遍,以确保她不能再接听了”。而今,涉嫌参与阴谋的人均不在人世。所以无法再根据绝对真实的场景,予以验证,正如澳大利亚电影导演利普·莫拉所说:“这也许我们更接近了历史真相,也许这一切不过是憎恨肯尼迪的人几十年前的宣染花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17 05:32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