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云水谣,一半是土楼,一半是溪水[20P]

[複製鏈接]

5813

主題

2

好友

2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10-19 08:18
  • 簽到天數: 647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18
    金錢
    18015
    威望
    21678
    主題
    5813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文明人 文章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文章達人 教授 附件高人 附件達人 愛因斯坦

    樓主
    發表於 2016-10-24 19:25:49
    本帖最後由 逸然 於 2016-10-24 19:31 編輯



      一段历史,最好的记录是留存下来的建筑、山水;一片风景,最美的是生活在风景里的人。去了福建南靖云水谣,便有深深的感触。



      网络上是这样介绍云水谣的:“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说的让人很是羡慕和向往。



      其实,云水谣原先只是闽南大地上一座普通的小山村,因为一部叫《云水谣》的电影,让一个原先封闭的山村,一夜之间走向世界。好多慕名前往云水谣旅行的人,便是冲着《云水谣》中缠绵的爱情故事,去寻找爱的足迹。



      只是,现实中的云水谣,并非如此。它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半是土楼,一半是长教溪的溪水。自然,还有溪水边那十八棵千年老榕树,以及榕树下的古道。



      故事大约要追溯到数百年前,云水谣的前身还是个十分原始、封闭的山沟沟。一位姓张的人,带着自己的族人,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认为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易于生计,便在此地落脚聚集,生活的帷幕从此揭开。



      人多了,总要有个地名,可以方便与外界的交流,既然大家都姓张,便来个实在的,取名“张窖”。“张”与“长”同音,而“窖”子也许太生僻,不如改成“教”吧。长教的一名,便渐渐叫开来了。从村里蜿蜒流过的那条河,便叫“长教溪”,它全长有十余里。



      2005年,电影《云水谣》剧组,正是看中了长教溪这边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原始的田园风光,以及古朴的民风,便在这里取景拍摄。影片上映后,出于商业考量,长教便改名为现在的云水谣古镇。也许,去云水谣,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自己以前叫“长教”。



      去云水谣看什么?当然第一要看看土楼,因为云水谣有一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和一座已经被烧毁近150年,却依旧昂首挺立的土楼。这在整个福建的土楼群中,极为罕见。



      每一位去云水谣的游客,当地人都会推荐你去看看“天下第一奇迹”和贵楼。和贵楼是座长方形的土楼,楼高五层,现在测量到的实际高度为21.5米,是福建土楼群内单体建筑最高的土楼。整个土楼仅有一扇大门进出,而楼内却有140个房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有上下楼梯。除了外墙为夯实的泥土,楼内的所有房屋均为木结构搭成。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和贵楼的主人开始在此处修建土楼。当第一层土楼的外墙夯实完成后,还没等来得及建第二层,突然发现整座土楼开始下陷,如同沉船一般,土楼陷入到了淤泥里了。原来,当初选址建土楼时,匠人没有发现脚下这块平整的土地,其实是个沼泽地带。没办法,匠人们只好向淤泥中打了一百多立方米的木桩,依靠木桩来支撑整座土楼。而今,和贵楼已经问世快三百年,几代人生活在这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土楼与它的居民依然相安无事。



      据说在和贵楼的中心,你要是用一根铁丝,便能插入地下五、六米深,因为地下全是淤泥。人要是用力踩一下楼内天井地面的鹅卵石,便会觉得地面会有轻微的涟漪般震动,如同人踩在水面上一样。这样的土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于那座被大火焚烧过的土楼,原来的名字叫“思德楼”。思德楼处在村边,一般游客很少前往,然而它确实是云水谣里最值得去看看的,虽然它现在仅剩下火烧过后的断壁残垣。但它却有个很洋气的外号——云水谣里的罗马古建筑。



      古罗马斗兽场,有一大半圆的残壁。云水谣思德楼也是如此,它现存的是三面残壁,一面居然还有个三层楼的土楼,而且还有居民居住于此。思德楼,被毁于太平天国的末年,一支溃败的太平军队伍,路过云水谣时,竟然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思德楼,土楼的内部大都用木材建成,大火把土楼的内部焚烧一空,只留下用泥土夯实的外墙。也许由于大火的猛烈,外墙的泥土竟被烧成红砖一样,坚硬无比,150多年来,断壁残垣,就耸立于蓝天之下,任凭风雨。



      思德楼内现在居住的居民姓简,他们全家都是从原先的和贵楼搬来这里居住的。现在残存的思德楼,三面是被火烧过后呈砖红色的残墙,一面是三层楼的木结构土楼。楼内养着一条看家的大狗,但它好像早已经习惯了陌生人的随意进出,很少发出犬鸣声。其实去思德楼观看火烧遗址的游客很少,大部分时间里,只有简姓一家人在那里生活。一旦有游客到来,简家人会十分客气,端上自制的酸梅供客人品尝,还会辅导客人从哪个角度拍摄残墙比较合适。



      当云水谣还叫做“长教”时,长教溪,便是当地最有名的地方。从当年的张窖定居于此后,历代的家族,在人口庞大后,都会选择围绕着长教溪,临水的地方建造一座土楼。整个长教溪,目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53个之多。为方便长教溪两岸的民众过河,溪水间或用跳石、木板、简易的竹桥,搭成人们出行的便道。如今,长教溪上已建有水泥桥、铁索吊桥、水泥砌成的跳块,极大方便了出行。所以现在去云水谣的人,往往会被行走于河溪中感到十分新鲜。




      绵延十余里的长教溪两岸,共有三个自然村,我没有统计过现在的长教溪上有多少座桥梁,有多少水泥砌成的跳块。只是,去云水谣,每每站在溪流当中的桥上,或水泥跳块上,看激流从脚下涌过,听水声清脆悦耳,便会油然生成一种与田野风光亲肤的感觉,很惟妙惟肖。



      有桥必有路,沿着长教溪的,是一条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驿道,清一色用鹅卵石铺就。或许年代的久远,或许当年的车水马龙,大多数的鹅卵石已经被磨成光滑圆润,不见棱角。但就是这条古驿道,过去曾是历代长教人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



      当年的长教溪人,从大山里走出去,进京赶考、下南洋打工,均要从这条古驿道通过,外地来的马帮、商贩,也是沿着这条道行进。不知有多少汉子,就在这古驿道上挥手告别了自己的家乡,也不知有多少滴汗水,曾洒落在光滑的鹅卵石路面上。能有记忆的,便是沿着古驿道上的18棵老榕树,只是它从不开口说一句话。

      云水谣,一半是土楼,一半便是那流淌着的长教溪。每一位去过的人,相信收获得是云水谣的一份乡愁。



      小贴士:

      地址:福建南靖县云水谣

      交通:高铁南靖站下车后,车站有直通云水谣的中巴公交车

      门票:90元/人

      住宿:云水谣有许多民宿,虽然档次不高,但大都舒适干净,可以在网上预订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 22:23 , Processed in 0.01901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